怎麼訓才能成才-淺談傳統教育訓練與數位學習的差異
訓才是企業最重要的小事 「員工是公司重要的資產。」企業透過辦理教育訓練,教導員工在執行工作上所需的知識、技術及程序,以提升員工能力,並促進工作績效。企業的教育訓練從訓練的時機可區分為:職前訓練(Before-the-job Training)、在職訓練(On-the-job Training)。 職前訓練:針對即將就任工作職位的員工所施以的訓練,協助其預備與適應工作內容。 在職訓練:提供已就任該工作職位一段時間之員工的教育訓練,協助其維持或提升工作能力和績效,增進其對企業文化的認同與歸屬。 在數位知識大爆炸的年代,人才就是企業最大的資本。因此,如何提供員工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各企業都必須重視的。優質的教育訓練能使員工增加專業工作的技能,提升工作績效以及面對挑戰的競爭力;同時,在訓練中也能凝聚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,增加歸屬感,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。 教育訓練也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影響下,對訓練環境、訓練形式與方法,帶來了劇烈的變化,從傳統的面對面、手把手教學,隨著印刷的普及,以及收音機、電視、電腦、AR/VR…等設備的出現,加上網際網路的發達,以數位學習(e-learning)為教育訓練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多元。 然而,最有利員工學習,使其專業知能與工作效能都能有效提升的訓練形式,到底是傳統的教育訓練,還是數位學習的教育訓練呢? 傳統教育訓練是什麼? 傳統的教育訓練,訓練的場域與內容多是固定的,通常以面對面互動的方式為主軸,包含課程講述、案例討論、團隊活動與遊戲…等,並依據訓練的對象以及內容來選擇。比如:講述適合針對訓練內容理論性高,員工只要聽從講師的指導即可;案例討論則適合員工一起針對特定情況進行深入研究,相互對話與討論,形成共識的訓練形式。 綜上所述,使用傳統的教育訓練,具有較高的便利性、經濟報酬率以及互動性的特點;但同時傳統教育訓練也有一些限制,包含:訓練的地點與空間固定,無法因應個別化需求調整、教材更新缺乏立即性、教學內容可能與應用的現實脫節、多是單向傳輸的方式進行訓練、員工多為被動接收,缺乏多元思考且主動的動機。 當代趨勢—數位學習教育訓練 時代的變遷,產業升級,企業進步,使得科技網路成為各行各業必備系統,加上員工的工作項目越來越複雜,員工能參與訓練的時間越來越少,數位學習是當代企業教育訓練的重要趨勢。 美國訓練與發展協會認為數位學習(e-learning)包含了網路化學習(web-basedlearning)、電腦化學習(computer-based learning)、虛擬教室(virtual classroom)與數位式合作(digital collaboration)的廣泛應用及相關過程。因此採用數位學習的教育訓練,透過不同數位工具為載具,結合通訊、電腦與網路,突破時空限制,使員工可依個別習慣與實際狀態調整學習進度,讓教育訓練更加貼近個別員工需求。同時依據員工使用不同裝置進行學習,更大幅提升跨時空的便利性,例如:從固定地點的桌上型電腦到可轉換空間使用的手機平板;而近年虛擬實境技術(AR、VR、MR)提升,企業可以使用相關設備進行教育訓練,不只跨空間,更串接了訓練與實務現場的真實性。 資策會將數位學習的教材分為四種:瀏覽式、模擬式、演講式以及群組互動式 瀏覽式:將訓練的知識以圖文方式來表現,同時可藉由部分聲音、影像,與多媒體技術拓展內容呈現,此種瀏覽式的教材設計,適合應用在有講師引導的訓練課程,例如:《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第二版》。 模擬式:藉由訓練內容的特性,模擬實際活動的進行,使員工能在最接近的情境下,建構專業知能,獲得立即回饋,提升訓練效能。例如: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多分校(Colorado University, Boulder)物理教育研究實驗室(The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Group)的Carl Wieman教授所發展的PhET計劃(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)。
Continue reading